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5-01-11 09:46:57 阅读量:7473
“《大奉打更人》完结已经两三年,很多读者把大部分剧情忘了,但我相信他们会记得主角许七安的高光时刻,哪怕10年后,读者肯定也会记得。对一本小说而言,这就算成功。”网文作者卖报小郎君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说。
2024网络文学神作榜近日出炉,经过超百万人投票后,包括《大奉打更人》在内的20部小说脱颖而出。在卖报小郎君看来,一部优秀的网文小说,题材不能太老套,并且得有自己的精神内核,“不能只是纯爽文,不然就沦为下乘了”。
以探案为引,
将悬疑推理融入仙侠题材
最近,由王鹤棣、田曦薇主演,改编自卖报小郎君同名小说的古装剧《大奉打更人》正在热播,卖报小郎君和许多观众一样,每天也在追剧。“作为原著作者,我也天天期待18点开播。”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认为,从小说到电视剧会做一些适当的改动,比如强化了喜剧风格,“我能一直追更下去,而且能天天笑,从改编角度来说,也是成功的。”
《大奉打更人》将古代探案元素、百家文化融入仙侠题材,借由主人公许七安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架空世界,全书总计380万字。2020年3月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后,很快便创造了起点中文网最快达成十万均订、起点仙侠第一本十万均订、起点高订纪录创造者三项纪录。小说完结后,不仅入藏上海图书馆,还入选《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2024年文化产业IP价值综合榜TOP50”。
“《大奉》这本书主要的基调是悬疑解密,探案是前200万字的内容,很多案子形成了一场局。到了后200万字,就是整个书世界观的解密,涉及到很多高层次的布局。”卖报小郎君透露,整本书以探案为引,把悬疑推理融入仙侠题材,既受到他读过的网络小说的影响,也受到《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狄仁杰》等探案剧的影响。
从2008年开始,还在上高中的卖报小郎君就开始粗浅地尝试小说创作。“我刚接触网络文学时,喜欢看辰东、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爱吃西红柿等作者的书。大多是仙侠、玄幻题材,对我影响很大。”所以真正开始写网络小说后,他也瞄准了仙侠题材。“写《大奉》的时候,仙侠题材已经出过太多优秀作品,如果沿用别人的题材和套路,多半不会特别火,想要出成绩就要另辟蹊径。”最终,全书创造了一个多种元素融合的架空世界,“背景其实借鉴的是明朝的嘉靖时期,书里的大奉王朝也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阶段。”
书中的主角许七安,毕业于警校,有性格坚毅、机智幽默、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一面,也有“离经叛道”的一面。在卖报小郎君看来,许七安身上固然有缺点,但正是这些缺点让人物变得更加真实,而不是一个样板化的“圣母主角”。他觉得,一些读者对于书中角色的评价很精准。“书中写到魏渊复活的时候,有读者评论‘世人多媚骨,唯有君如故’;写到许七安下城凿阵的时候,有读者写‘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些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两人的精神内核从未变过。”
在卖报小郎君看来,这本书的精神内核就体现在许七安身上。“他表面上非常精通人情世故,但骨子里有自己信奉的正义与坚持。”身为创作者,他希望,10年之后,读者也能记住书中许七安的高光场面,“每一个名场面都是主角‘练心’的过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永远不含糊,为了信念可以抛弃荣华富贵,甚至可以抛弃生命。”
社会观念、读者喜好的变迁
映衬在文字里
在成为职业网络小说作家以前,卖报小郎君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在他看来,网文其实是一种带点文学属性的商品,“它必须要有文学属性,得向读者传播一种比较正的价值观,有这个东西才能算神作”。
纵观此次新出炉的网文“神作榜”,共有近万部作品被提名,最终从100部入围作品中票选出20部作品,超过百万读者参与投票。除了《大奉打更人》外,还包含《遮天》《斗破苍穹》《诡秘之主》《凡人修仙传》《仙逆》《全职高手》等多部知名小说,创作时间跨度长达20余年。
“网络文学的读者市场因为代际、趣味、思想和知识结构、对时代和社会的体验感等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既可以说是读者口味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作者代际调整的变化。”在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夏烈看来,精品网文的崛起和被传播、被改编,已成为当下网络文学市场的一个读写共识,“只要能提供新鲜又有品质的写法,‘神作’地位就会被认定,并且随着其影视、动画等的改编,延长了精品网文的市场生命和破圈概率。”
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离不开一部又一部题材新颖、读者群庞大的优秀小说。入选作品中,“叫座又叫好”是普遍现象,多部作品在起点读书APP章均付费订阅量超过10w,过半数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国内外知名文化机构。据不完全统计,20部作品的IP版图涉及电影、剧集、游戏、出版、动画、漫画、有声、谷子、消费品、实景娱乐、演唱会、舞台剧、文旅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日语、韩语等语种,读者群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刚开始看网文的时候,草根逆袭的过程和结局几乎都是轨迹一致、目标统一,像一条单行道。主角成功几乎就是当时对于成功的全部定义。”在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看来,网文发展20多年来,社会观念、读者喜好的变迁,也映衬在作者的文字里,“无论是故事、题材、情感还是创作,网络文学内容一直在迭代。比如现在流行一句话‘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这句话也映射在了故事的情感内核中——现在,网络文学更关切于人物的生活体验,梦想不再整齐划一,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这几年,网络文学市场经历了无数轮‘消费升级’,这既是审美方面的,也是价值观方面的。”作家张明扬说,前些年,读者对网文的需求更多集中在诙谐搞笑、热血、包袱多,只要是爽文,哪怕题材老套点、逻辑不严密也关系不大;但这两年,读者对逻辑、题材创新、价值观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顶级的网络文学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在价值观上回应当代人深层次的心灵困惑与生存困境,经得起市场考验;像金庸小说一样,参与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价值观乃至文化心理。”
另一面,随着网络作家群体的扩大,带有多种身份标签的人成为创作者,他们中有科学家、工程师、作家、漫画家,也有文物修复家、法医、基层工作者。“他们的创作足够专业,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足够硬核,科幻等越来越多的硬核故事成为高人气作品。”杨晨说。仅以科幻题材为例,从2023年到去年6月,阅文集团新增科幻网文4.7万本,87%的科幻网文作家具有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科幻新人作家Z世代占比超90%。
“网络文学在今天的文化传播上,不但担负着一部分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等主题创作、重大叙事的职责,也从人类共通的情感交流和故事消费中,源源不断地提供中国创造。所以,其在国内、国际的文化传播中分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明显,既是可以被贯注更多审美与人文的大众文化类型,也是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意义上的主力军之一。”夏烈认为,精品网文的IP化、国际化,也是值得长期耕耘的事业,“它和微短剧化构成两个不同的发展极,考验着各个方面的智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