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4-12-19 23:30:20 阅读量:11697
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研讨会”于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场景探索,旨在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会议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助理、健康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程峰主持,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出席并参与研讨。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成果斐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预测、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并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为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于2024年11月6日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为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卫生健康委、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大健康产业等机构的管理者、知名专家及业界领军人物。与会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等核心场景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共话如何加速科技与医疗、公共卫生的深度融合,打造健康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健康服务体验。
梁万年在《AI赋能卫生健康体系》主题报告中指出,构建以健康为中心、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卫生健康体系至关重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医疗生产力突破,赋能整个卫生健康体系,特别是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最终实现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的根本目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书记、影像中心主任张冰深入剖析了全流程影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涵盖诊断前、诊断中及诊断后的各个关键环节,并强调全流程全系统医学影像AI对影像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她表示,医疗大模型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学研究进程以及实现主动健康管理等方面具备巨大潜力与广阔发展前景。
苏州市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宝燕介绍,苏州以“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为重点发展方向,加速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通过夯实AI能力底座、凝聚数字医疗发展合力、构建医教研产协同创新范式等多维度举措,深度优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全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与广泛应用。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历程,并强调医疗大模型作为大模型领域的重要突破,代表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制高点。百川医疗大模型基于Baichuan4基座模型,深度强化医疗知识与场景应用能力,实现了全学科及全球医疗知识的全面覆盖与精准掌握。借助强化学习技术与模拟博弈学习方案,百川医疗大模型的学习能力远超单一专家看诊量。目前,处于内测阶段的百川AI全科医生在线问诊能力已与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水平相当,AI儿科医生能力则更加出色。落地应用方面,百川智能已与北京、深圳、宁夏等地卫健委和北京儿童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医疗大模型在多元场景中的全面应用与深度拓展。
在互动交流环节,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阐述了卫健委在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卡点,如整合型服务体系推进、数据库打通、大模型数据确权等核心问题,并提出促进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需要机制与政策创新的双重激励。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茹立云认为大模型技术可优先在多个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为医生打造智能工具箱,借助大模型有效减轻基层医生繁重工作负担,并在患者信息采集、随访管理等方面充分释放大模型优势。
其他与会代表还分别就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实践、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等发表了专业见解与深入思考。
梁万年在总结讲话中着重指出,大模型技术不断发展,其目的绝非是要取代医生,而是要担当起医生的得力助手以及智慧伙伴这一重要角色。放眼未来,倘若医生不能充分借助大模型技术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自身的专业能力,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所淘汰。
就当下大模型技术在医疗健康场景应用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类问题而言,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将会积极地发挥桥梁纽带的关键作用,全力促进行政部门、医院及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搭建战略伙伴平台,通过汇聚不同领域与行业的专家智慧,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健康领域的有效应用路径,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与创新活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