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高台之高|舞青春!西北乡村娃用一根跳绳“跃”出大山看世界

祁连山的风,总带着一股爽朗的劲儿。在甘肃张掖高台县骆驼城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这股风还裹挟着另一股更鲜活的气息——418根彩绳在阳光下划出的弧线,和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撞在一起,成了这座乡村校园最动人的旋律。谁能想到,就是这根不起眼的塑料绳,成了孩子们跳出大山、触摸世界的“魔法棒”。

清晨的大课间铃声刚落,操场上就炸开了锅。一年级的小豆丁攥着彩色跳绳,跟着老师的口令小步蹦跶,绳子磕在地上发出“嗒嗒”的节奏;高年级的学长们早已组队,三人一绳的“车轮跳”如流水般顺畅,单脚交换、交叉挽花的动作行云流水,引得围观的同学阵阵欢呼。最亮眼的要数“致远跳绳队”的队员们,他们踩着快节奏的音乐,时而腾空跃起如雏鹰展翅,时而俯身穿梭似游鱼戏水,花样翻新的动作里藏着不服输的少年气。

“六年前可不是这样。”校长方三玺望着操场上的热闹景象,眼里满是欣慰。2017年,这所乡村寄宿制小学还在为如何开展特色体育犯愁:篮球需要场地,乐器购置昂贵,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似乎很难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县城学校的孩子跳绳比赛,突然眼前一亮——一根绳子、一片空地,不就是最适合乡村学校的“宝贝”吗?

说干就干。学校把跳绳纳入课程表,从幼儿园到六年级,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专属跳绳。老师们琢磨出“启蒙、筑基、提升”三阶训练法:低年级练协调性,中年级学花样,高年级攻竞速。大课间跳、课后服务跳,连宿舍里的睡前小游戏,都成了孩子们比试“单脚跳耐力”的赛场。渐渐地,“人手一根绳、课间一片欢”成了校园标配。

变化悄悄发生。曾经有些腼腆的留守儿童,在跳绳比赛中找到了自信,领奖台上敢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往年体检单上居高不下的近视率、肥胖率,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就连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绳子甩起来,烦恼就没了。”五年级学生王梓涵是跳绳队的主力,这个曾经见了陌生人就脸红的小姑娘,去年在全省比赛中拿了金奖,“现在我敢在几百人面前表演,还想跳到国外去看看。”

这根跳绳的能量,远不止于操场。“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借着少年宫社团的东风,把跳绳和民族舞、武术动作结合起来,编排出独具特色的“绳舞”。2018年,这支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队伍,带着融合了西北民间韵律的跳绳表演,站上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文化节的舞台。当彩绳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下翻飞,孩子们突然明白:大山的尽头,真的有更广阔的世界。

如今,骆驼城镇中心小学的跳绳故事,早已成了高台县“一校一品”教育图景里的鲜活注脚。方三玺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沓厚厚的比赛邀请函,而操场边的公告栏里,新贴出了“暑期跳绳夏令营”的通知。“绳子虽轻,却能撑起孩子们的梦想。”他说,下一步,孩子们还要把河西走廊的鼓点、祁连山的传说编进绳舞里,“让世界看看,我们乡村娃的青春,能跳得多带劲!”

夕阳西下,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操场上。收队的哨声响起,孩子们却舍不得放下手中的绳,三三两两地比着谁跳得更高。那跃动的身影,像极了一群即将展翅的小鹰,正借着这根绳子的力量,一点点靠近属于他们的天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内容
  • 07月16日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
  • 07月16日 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年上半
  • 07月16日 高温天气下,为何人们会感
  • 07月16日 火星人300894.SZ
  • 07月16日 得了肾结石,还能吃钙片吗
  • 07月16日 黑河跨境养生热:中俄民众
  • 07月16日 “三伏天”运动减脂效率理
  • 07月16日 2025年7月15日“大
随机图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