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

撬动大市场打造绿色生活好“竹”意

随着全球“禁塑”政策和“以竹代塑”倡议的实施,竹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安徽鸿叶集团依托“龙头企业+ 循环产业园(深加工)+毛竹破片厂(初加工)+ 村级毛竹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竹代塑”发展新路径,通过产学研合作、设备研发、标准制定、市场开拓等方式,开发竹吸管新产品,建设以竹吸管、竹制拼接筷等产品为主的竹制品循环产业园。2022年6月,由鸿叶集团与国际竹藤中心联合制定的竹吸管国际ISO标准正式立项,这是国际上首个获准立项的“以竹代塑”类产品ISO标准。

新产品提升国际影响力

自2017年起,鸿叶集团便立项研究竹制吸管替代塑料吸管,并与国际竹藤中心、国家电投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合作,规划建设240亩10万吨竹吸管生产基地,自研全自动智能打孔设备,参与制定“以竹代塑”类产品——竹饮用吸管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2021年10月,竹吸管通过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填补了市场空白。与纸吸管和可降解塑料吸管相比,竹吸管原料纯天然、加工过程安全绿色、价格低廉、可实现批量生产。竹吸管对增强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3月,鸿叶集团根据方便面及快餐市场淘汰、替换塑料叉勺需求,开发竹制内螺旋“拼接筷”新品,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方便面及快餐市场。

一系列新品的上市,也加速了鸿叶集团“出海”的步伐。通过注册境外商标、制定产品标准、参加国际展览、加强线上推广等方式,集团不断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集团“佳山”商标在巴西、印尼、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注册,系列产品在意大利麦德龙、德国LIDL等知名商超上架售卖,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3亿元。

新技术加速循环经济发展

目前,集团每天生产的竹吸管、竹签、竹筷等竹制品约240万支,每年使用约60万吨原竹。按照每使用1吨竹材替代塑料产品可减排6吨二氧化碳计算,集团每年可助力减排二氧化碳360万吨。

产品减碳的同时,鸿叶集团还立足自主创新,打造绿色循环工厂。鸿叶耗资1000余万元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将生产成本从0.2元降至0.1元以下;研制出的竹制内螺旋“拼接筷”智能生产设备则实现了产品智能化生产。

集团以打造低碳绿色循环工厂、推行全竹利用产业模式为目标,大力建设竹制品循环产业园,通过高科技热解技术强化竹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毛竹片的全部利用,且无污染和排污:毛竹进入园区后进行拉丝,竹屑通过烘干成型进行热解,产生的可燃气进行燃烧、蒸汽烘干竹制品,热解后的竹屑成为烧烤炭或活性炭母料,实现从生产到产品的全流程绿色低碳。

同时,集团攻克了竹制品吸管快速钻孔、自动烙印、自动品选、自动装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大力建设竹制品智能循环产业园和智能化生产线,建成竹吸管生产和出口基地,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据了解,未来5年内,鸿叶计划在安徽及周边省份建设10个循环产业园,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45亿元、利用毛竹100万吨。

新合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为攻克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鸿叶集团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以竹代塑”产业创新发展需要,联合国际竹藤中心和相关企业创建了安徽省竹产业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针对全竹利用行业发展的战略需求、行业标准及产业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加快“以竹代塑”、竹纤维、竹基材料、竹基炭材料等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竹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全方位推动“以竹代塑”产品开发生产、竹制品加工、竹制活性炭、硬碳负极、竹材改性及相关竹制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安徽省竹产业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先后研究开发了竹制内螺旋“拼接筷”、竹炭基材料、竹制活性炭等系列“以竹代塑”新产品和竹制内螺旋“拼接筷”智能生产设备、竹制活性炭生产设备,为集团“以竹代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推荐内容
  • 01月02日 存量房公积金贷款元旦起执
  • 01月02日 12.2亿元!北京消费迎
  • 01月02日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
  • 01月02日 “SDGsNEXT”“S
  • 01月02日 “2024年毕马威中国工
  • 01月02日 普陀区开启迎新骑行x2B
  • 01月02日 辽宁2024年气温创有记
  • 01月02日 《时代周刊》选中的202
随机图文
热门文章